近期,国家税务总局联合5部门发布了“关于垃圾处理费转划税务部门征收”的公告,公告中首次明确了垃圾分类征费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属性。该属性不仅提高了征费的强制性和规范性,也倒逼了政府加快垃圾分类源头减量措施的实施。然而,源头减量被提及日久,要想真正落实却并非易事!基于对目前市场上多家垃圾分类运营企业的研究,纳故环保推出将垃圾分类和互联网结合的模式,对深入推进源头减量具有极大地借鉴意义!

变革心智模式,垃圾分类意识先行

垃圾分类是一个全民行动,正因其规模的巨大性,监管难度大,往往难以整体统筹和具体跟进。由此在实际推进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偷倒垃圾、分类不准确、违规投放等各种行为。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究其根本在于民众分类意识不高。我国垃圾分类要想达到像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程度,还需要对民众进行长时间的意识培养。不过,意识培养这个过程是可以加速的,只要制定合理的宣教体系,就可以极大地从源头杜绝各类问题。

在这一点上,纳故环保的宣教体系十分具有特色。纳故制定了彩虹宣教模型,借助彩虹七色“红橙黄绿蓝靛紫”七层分级衡量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情况。通过投放,督导,信用积分,参与积极性等方面来从各个维度统计居民垃圾分类情况,变色剧烈居民,实现精准的点对点宣教。

此外,纳故环保还有以小区,楼栋,居民为单位打造的三级评价体系,以该体系为建构特色的宣教模式,可以对居民进行精细化宣教,从而有效提高居民分类意识。

聚焦分类前端,源头优化分类行为

聚焦分类前端指的是将垃圾分类更深入到居民端,即公共领域的前端设施投入可深入到私人领域,发挥垃圾投放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既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前端分类不到位,又能为末端的全方位分类处理奠定基础,减缓末端分拣压力。

目前,从市场上的各种分类措施来看,纳故环保聚焦前端分类的措施对提升居民分类主动性和积极性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纳故一方面在小区内安装了定时定点投放的智能清洁屋,可以利用AI技术实现对投放者投放信息和投放行为的识别和相关积分。同时,这种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远程督导,避免督导员现场督导对部分人群带来的压迫和尴尬。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措施下的积分可以兑换商品,通过激励方式极大程度上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纳故还通过免费发放或者积分兑换分类垃圾箱和垃圾袋的方式,让这些分类设施“进家门”。总的来说类似这种加强前端分类的措施也有利于激发居民分类的主动性。

严格收运体系,反哺前端投放环节

虽然垃圾分类政策正式实施已一年有余,但在收运环节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混收混运。长此以往,无论是居民还是督导员都将因为收运端的不规范而疏于分类标准。因为不管前端分得再好,最终还是一车拉走,投放端相当于做了无用功。因此,收运体系的完善十分必要,基于此,如何更好地解决混收混运问题呢?

除了传统的一类车收运一种垃圾之外,纳故的智能垃圾称重秤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该秤既可以安装在清洁屋内也可以放置在收运车里。秤体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连接智能信息化监管平台,将收运时间、线路、垃圾重量、质量信息实时上传,不但将整个收运过程置于平台监管之中,强化了监管约束作用;而且有效地避免了垃圾混收混运,有利于更好地规划收运路线和时间,减少资源浪费,提升收运效率。除此之外,由于在收运过程中能够对垃圾投放质量进行识别,也间接对投放者和督导员提出了更高的分类要求,反哺前端投放。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攻坚战,在实际推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随着垃圾分类市场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针对性地找到了众多有效的解决方案,如从纳故环保的多项创新举措不难发现,在这些优质企业和政府以及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垃圾分类的难点必将被逐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