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黄志平(右二)督导生态环保工作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既是检验我们以往工作的‘专家会诊’,更是帮助我们推进更高水平生态建设的‘苦口良药’。”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黄志平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

“解决生态问题必须多管齐下”

谈及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认识,黄志平表示:“自然资源部门肩负着守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历史使命。组建自然资源部门,本质上就是要改变过去部门分割管理弊端,实行整体保护、系统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他认为,督察是完善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契机。

“开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是落实‘生态问题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观的重大契机,有助于强化正确的发展观、生态观、政绩观,有助于推进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不良生活习惯转变,有助于构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生态综合治理大格局,进一步补齐短板弱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黄志平说。

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今年,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在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广泛开展“两山”理念提出15周年系列活动,包括开展践行“两山”理念理论研讨与交流、案例征集与评选等7项具体活动,系统总结“两山”理念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成果。“我们要把此次督察与践行‘两山’理念结合起来,围绕高水平建设美丽浙江的国土空间,深入探索实践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的新路子。”

“当前仍有三方面问题需引起重视”

当废弃矿山成为网红旅游打卡地,当农田上长出绿色有机农产品,当村庄依靠绿水青山吃上生态饭……浙江在发展中坚守绿色底色,一幕幕生动转变诠释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然而,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陆域面积不算大,如何平衡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关系?面对浙江的资源省情,以及当前国际国内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黄志平客观分析了当

前存在的三方面问题。

“首先是经济下行背景下,地方依赖资源大规模投放的发展观念有所反弹。”他表示,部分地方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还不够强,还习惯于依靠增量扩张拉动经济增长,依然有铺摊子、上项目的冲动。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不少地方要求给予大量“增量”空间,对编制“存量”规划有抵触和畏难情绪。

其次,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历史欠账较重。近十几年来,浙江省累计完成了“两路两侧”和“四边”区域内废弃矿山治理1496处。但随着交通路网拓展,原“四区两线”范围之外以自然修复为主的废弃矿山,成为“两路两侧”可视范围内急需生态修复的矿山(初步确定约410处),且大多是高、难、险、陡的“硬骨头”,投入大、技术要求高,矿山生态修复任务艰巨。

“最后,监管手段和技术力量等基础有待加强。如海洋管理方面,尽管近年来开展了海岸线修测、海岛地名普查等基础调查工作,但如海岛法实施前已发放林权证、土地证情况,全省沿海滩涂资源现状及变化等本底不清制约了精准管理。同时,与广东、山东等兄弟省相比,我省海洋科研整体水平不高,对海洋管理的支撑作用不足问题依然突出。”黄志平说。

“在一张蓝图上实现部门协同”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群众等社会各个主体共同参与。黄志平告诉记者,下一步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聚焦主责主业,加强部门联动,近期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首先,完善省域生态空间格局,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深化主体功能区战略,坚持底线思维,完善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布局,构建全域协调的国土空间新格局。

其次,加快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两山”转化发展成果共享。具体表现在,高质量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推进全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全覆盖,推进省市两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等。

最后,加强自然资源综合治理,促进生态环保大格局部门共建。黄志平介绍说,浙江要在全国率先建成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从自然、人造、未来三个空间维度,打造“一库、一图、一箱和X场景应用”,努力实现在一个屏幕上进行辅助决策,在一张蓝图上实现部门协同,在一个平台上服务市场主体。

同时,树立“大执法”理念,加强与综合执法、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水利、林业等部门和监委、公安、检察、法院等执纪执法司法机关的对接,全面构建权责统一、协同高效的自然资源行政执法体制机制,以及及时顺畅的行刑衔接机制,推进执法综合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